重外院学子三下乡:聆听红色故事,赓续精神血脉
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,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精神血脉,重庆外语外事学院“寻韵昌州古郡,焕新永川乡脉”实践团于2025年7月15日前往永川区五间镇俞家坡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。退伍军人、优秀共产党员荣代来担任讲解员,带领实践团成员一同回忆陵园背后的故事,缅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。
青山埋忠骨,精神永流传
俞家坡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,安葬着在解放战争和剿匪斗争中牺牲的63名革命烈士。陵园依山而建,松柏苍翠,庄严肃穆。荣代来同志向实践团介绍,五间镇曾是川东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,这座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当地革命斗争、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而修建的。这里长眠着许多无名英雄,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、不同的阶层,但都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,毅然投身到革命事业中,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。
聆听英雄事迹,感悟信仰力量
在烈士墓区,荣代来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安葬在这里的烈士们的感人故事。其中,有一位名叫卢淮南的解放军战士,他在1950年3月31日的太平寨剿匪战斗中,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103团1营3连连长。为了掩护战友突围,卢淮南独自坚守阵地,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他手持武器,眼神坚定,毫不畏惧地面对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。最终,他壮烈牺牲。听着这些感人事迹,实践团成员们神情肃穆,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,深刻感受到先烈们舍生忘死、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,而他们的精神却跨越时空,激励着新时代青年。
清扫陵园寄哀思,缅怀先烈承遗志
听完烈士们的故事,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,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缅怀与敬意。实践团成员们手持扫帚、抹布,仔细清扫陵园内的落叶,擦拭烈士墓碑。尽管天气炎热,但大家却沉浸在对烈士英勇事迹的深深感慨之中,怀着沉甸甸的敬意与感动,以清扫之举缅怀先烈。团队成员谭欢在擦拭一块无名烈士碑时感慨道:“这些先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,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,传承他们的精神。”
瞻仰纪念碑,缅怀先烈志
清扫完陵园后,实践团成员列队来到烈士纪念碑前,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,集体鞠躬。纪念碑上镌刻的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无声地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。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,实践团全体成员整齐列队,高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陵园上空,与历史的回响交织共鸣,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感激之情。
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时代新人
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这次参观俞家坡烈士陵园的活动,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。烈士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,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他们的大义凛然、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,如同一座座灯塔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此次重外学子“三下乡”参观俞家坡烈士陵园的活动,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它让实践团成员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,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